找到相关内容1421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自净其意真忏悔

    大家都是同秉一个空性,就像一切山河大地、有情无情都是在空中,没有离开空,也离不了空。我们念佛也要知道这些道理,否则你到受了业报的时候就说;“我这么用功,佛陀都不保佑我!”佛陀当然保佑你,但不可能超越因果...

    妙莲法师

    |出离心|忏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1605444460.html
  • 为何不住(莲花峰庵主)

    云门举杖便打。 大凡这类举杖问话,并没有多少神秘处,只是为了助你开悟而已。因你外见有山河大地,内见有见闻觉知,上见有诸佛可求,下见有众生可度。你只须一时吐却,全部放下,饥时吃饭,渴时饮水,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330216476.html
  • 马鸣菩萨

    敬服,要求出家学佛。马鸣问他:“你还能变些什么?”迦毗摩罗回答说:“我还能化成大海。” 马鸣又问:“你能化成性海吗?” 摩罗不懂什么是性海,马鸣就告诉他说: “世界上的山河大地,都依靠性海建立,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,都靠性海来发现,性海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,它深广如海,所以叫性海。” 摩罗听了,大彻大悟,率三千徒众皈依了佛门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6/19500717229.html
  • 常怀感激

    大彻大悟的觉者,你更会不加拣择地感激。因为你真切的照见:天堂和地狱,都是本体的妙用;菩萨和魔鬼,都是如来的垂迹。小自蚊虻蝼蚁,大至山河大地,都在向你演说究竟无我的般若妙谛。 你还会做什么呢?...

    赵文竹

    |常怀感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2004317943.html
  • 一切恶人、逆缘皆当磨练、考验

    。佛说:“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,既有佛性,皆当作佛”。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,他从哪里看?从佛性上看的。佛看山河大地、花草树木也都是佛,他从哪里看?从法性上看。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,不是两个性,所以说“情与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菩萨行|逆缘|逆增上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00321419431.html
  • 伽蓝七殿

    左右分塑二金刚力士,守护佛法。   山门而后的天王殿,中供大肚弥勒,弥勒是释迦的继承人,称为“未来佛”。弥勒像的左右分裂四大天王像,掌管东西南北四大部洲的山河大地,又称为“四大金刚”。弥勒像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5344369.html
  • 建立活水源头

    源头从哪里来?从这个源头所流出去的法水必定渊源流长,任何人也截斩不断,外在的山河大地、任何事物都只是这股活水源头所流经之地而已。所谓“活水源头”,就是我们对佛法的信心,对诸佛菩萨、对历代宗师、教法、...

    惠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0049173.html
  • 阿难尊者

    毗舍离王都在旁,尊者见二王极力劝请住世,乃说偈言:“二王善严住,勿为苦悲恋。涅槃当我静,而无诸有故。”尊者又复念:“我若偏向一国,诸国争竞,无有是处,应以平等度诸有情。遂于恒河中流,将入寂灭。”是时山河大地,六种震动。 尊者为商那和修、末田底迦二弟子付法眼藏竟,踊身虚空,现十八变入风奋迅三昧。分身四分:一分奉忉利天,一分奉娑竭罗龙宫,一分奉毗舍离王,一分奉阿阇世王,各造宝塔而供养之。 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4650136.html
  • 造寺非比丘正业

    修行有道德、证了果,又能讲经说法,居士们恭敬你都来不及,你要做什么他都会帮你做,而且比你自己做的还要好,事半功倍。因为你证了圣果的话,整个山河大地都变了,依报庄严都会变。我听我师兄讲过,他们以前在大陆...

    广化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4151072.html
  • 说空灵

    你才会顿觉,“虚空能含日月星辰、山河大地,一切草木,恶人善人,恶法善法,天堂地狱,尽在其中。” (《六祖坛经》)一以这样的心量去参与审美活动,即使是那些寻常不起眼的审美对象,甚至是令人产生苦感的审美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4853734.html